| 加入桌面 | 手机版 | 无图版
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排名推广
排名推广
发布信息
发布信息
会员中心
会员中心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前锋 » 河南 » 济源 » 正文

火得不像样的小龙虾 九成不是“四川籍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07-17  浏览次数:35
核心提示:  7月14日5点40分,天刚蒙蒙亮,成都市金牛区五块石路王贾停车场——外省小龙虾进入成都的首站集散地,两辆挂着湖北牌照的大卡
火得不像样的小龙虾 九成不是“四川籍”

  7月14日5点40分,天刚蒙蒙亮,成都市金牛区五块石路王贾停车场——外省小龙虾进入成都的首站集散地,两辆挂着湖北牌照的大卡车匆匆驶入。

  成都市一家小龙虾餐馆的老板朱东冲向刚刚熄火的车辆,抢过12个有他姓名、电话标记的泡沫箱,“新鲜的小龙虾,600斤,刚从湖北来的!”

  “本地小龙虾太少了,我们不得不看人家脸色,货只能靠‘抢’。”朱东抱怨。他的抱怨并非图一时口快。6月出炉的《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(2018)》和《四川省小龙虾发展情况报告》均显示:2017年,川人餐桌上九成小龙虾要靠外省“支援”,全省产量7841吨,不及湖北一个县级市。

  王林 颜斯睿 本报记者 李淼

  A消费火爆

  九成货源却来自外省

  “我都排了两小时队了,咋还没轮上?”7月13日晚上9点,霸王虾成都九眼桥店,久等的顾客忍不住找前台“投诉”。这样的场景,经常在这个小龙虾店上演。两年前,霸王虾在成都只有两家直营店,现在已有8家,餐馆甚至开到了其他省市,总共已达18家。

  霸王虾的“扩容”,是整个小龙虾餐饮店火爆的缩影。记者搜索大众点评网发现,目前仅成都就有超过3500家小龙虾餐厅,而在两年前,这一数据仅为600多家。“短短两年,数量激增,还不包括兼营小龙虾的冷啖杯、烧烤摊等。”大众点评网相关负责人介绍,成都小龙虾餐厅数量名列全国第七。

  我省报告显示,去年我省小龙虾消费量7万吨以上,占全国消费总量11%。消费火爆也直接提升了市场对食材的需求。

  王贾停车场相关负责人介绍,王贾停车场每天有三四十辆汽车从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地拉来小龙虾,“大概有30多吨,然后从这里分发到成都白家、青石桥等水产市场。”

  “价格高,但还是供不应求,需要提前一周预订。”成都白家水产批发市场小龙虾经销商陈翠英说,今年小龙虾的价格已经到了每公斤50-70元,“因为这两年行情看涨,好多以前卖鱼的商贩转而销售小龙虾。”

  然而,四川火爆市场背后,却有着尴尬的养殖现状。

  2017年,我省小龙虾养殖面积7.09万亩,主要集中在成都市、内江市、绵阳市、广安市、遂宁市、资阳市等地,总产量7841吨,占全国0.7%,“但这一养殖规模,仅相当于湖北汉川市一地的产量,这个市的产量还不是最多的,排名全国县市区的第29位,排名第一的监利县达11万吨。”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介绍,2018年,四川预计消费小龙虾12万吨,本地产量仅1万多吨,预计供需缺口近11万吨,“缺口9成,与前两年比,呈加大的趋势。”

  市场上的情况基本一致。记者从白家水产批发市场和青石桥海鲜市场了解到,我省90%的小龙虾都来自湖北、安徽等养殖大省,本地小龙虾难寻踪影。

  B养殖惨淡

  本地缺虾苗缺技术缺经验

  曾开虎还清晰记得去年一个省内养殖户打来的投诉电话:我从湖北运来虾苗,为啥几乎死光了,请你们检测一下,是不是他们添加了什么药?

  投诉背后,是我省小龙虾产业养殖推广失败的主要原因——因为产业基数小、技术不成熟,自繁自育的虾苗质量不稳定,只能从省外大量引种,却又被长途运输的低成活率卡住了脖子。

  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大竹建立了多个稻虾混养基地,但谈起虾苗,董事长程向有些“神伤”。他介绍,由于人工干预小龙虾自然繁殖的技术几乎没有抗灾害能力,遇到干旱或是洪水,育苗池里的虾苗就全数付之东流。“只能硬着头皮从外省引入虾苗,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。”

  四川省水产学校副校长龙祥平介绍,由于大部分小龙虾运输不能做到带水、带氧运输,“超过400公里的苗种运输,死亡率往往在8-9成。”

  “四川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苗种厂,长远来看,靠长途运输不是办法。”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舒新亚表示,对于一个省来说,无论发展种植还是养殖业,苗种都是第一重要的。

  养殖技术缺乏、经验不足,也曾让不少入门养殖户血本无归。

  对此,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陈浩很有感触,“很多养殖户刚开始都按养鱼的方式养小龙虾,还有不少人直接去市场买商品虾往田里倒。”

  大英县养殖户邹加伟坦言,不仅如此,自己头一年按鱼塘建虾塘,结果小龙虾把田坎都打穿了,咨询了专家才知道田坎内坡不能超过35度。去年,程向曾用伊乐藻调节水质,一到夏天,伊乐藻根部产生氨氮、亚硝酸盐,毒死了一大片小龙虾,“损失100万元。”吸取教训后,程向改用轮叶黑藻等,同时引入微生物制剂,才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
  观念的滞后和认识的误区,更是让多地无数次错失发展的契机。

  多年来,曾开虎不断遭遇尴尬,“两三块钱一斤的时候我曾建议一些地方发展,但很多人认为小龙虾上不了大雅之堂;涨到二三十元甚至三四十元时,想发展又担心垮价,虾贱伤农……”

 [1]  [2] 下一页 尾页
 
 
[ 前锋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前锋
点击排行
 
 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